web2.0就是社区,那么社区又是什么呢?
当德国社会科学家滕尼斯1887年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了解、关注它的人微乎其微。即使到了1933年,费孝通和燕京大学的几个同学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第一次将英文“community”译为“社区”向国人推介时,了解、关注它的人仍然屈指可数。而今天,“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包括社会学家在内的许多领域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那么,什么是社区呢?有的资料称,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下面几种定义或许比较有代表性:
第一种定义:社区组织主要指非正式的以文化\宗教\血缘\地缘等关系形成的带有个人色彩和感情色彩的组织和群体,如宗教团体\私人团体等,以区别于同事\同学这类正式机构中的关系。
第二种定义: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构成社区要具备五个要素:
1、有聚居的一群人;
2、有一定的地域;
3、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4、居民群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
5、为谋求规章制度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如求询者生活的城区、街道、乡村、生产队和大企业等)。
社区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具有经济性、社会化、心理支持与影响、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等多种功能,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关怀支持工作,必然会增强关怀支持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
第三种定义:网络上提出了一种“虚拟社区”,即由那些知趣相投的人结成的群体,他们并没有居住在一起,只是由于某一方面的共同特征而集结起来。在社区里面形成互动“邻里”关系,在社区中的通过其网路言论和行为形成自我的虚拟形象。
无论是丁磊还是张朝阳,无论周鸿一还是庞升东都表现出了对社区的痴情种种,一往情深。
看看网易和搜狐的alexa简介:
1、网易: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和门户网站。
2、搜狐:中文互联网门户网站和网上社区。
虽然新浪嘴上没说,“新浪就是社区”,但是新浪在社区上的发力却是三大门户最为强劲的。新浪的名人博客一波为平,一波又起,一个一个名人在新浪博客博得了眼球和真金白银。
web2.0时代看互联网,好像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各有各的风采。但从本质上来说,无论博客、播客、掘客,还是极客、威客、换客。本质都一样都是社区。
在web2.0时代,社区即生活,社区即需求,社区即关系,社区即人生。深入社区,研究社区,细分社区,关键要抓住社区里的社员——人。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web2.0时代云:“得社员者得生存,得社员者得发展”。
如果web1.0时代是圈内容,而web2.0时代是圈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