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免费注册 提交网站
站长资讯 >> 业界新闻 >> 域名动态
 2007-10-10 01:28浏览: 995 次

以域名系统为“震中” 互联网的“寻根究底”

 作为互联网“中枢神经”,以域名系统为核心的地址基础平台是互联网的“根基”。

  9月7日,台湾宜兰发生地震,一根海底电缆被震断,香港及珠三角地区的网络均受到影响。2006年底的台湾地震旋即被拎出记忆—中国用户几乎无法访问所有美国网站,聊天、搜索等上网行为“戛然而止”。历史重演再次让我们感到互联网的脆弱。互联网难道全凭几根光缆维系?光缆中断为何会造成如此网络“重灾”?答案其实很简单:域名系统是支撑所有网络应用的“根基”,两者依靠主干网连接,地震“震断”了这个连接关系,根断应用亡;而国家CN域名解析链路不受地震影响,网络应用正常,根在应用在。

  以域名系统为“震中”的“网络地震”

  听网络歌曲、看网上新闻、用网络聊天—现代人被各种网络服务包围,对乐在其中的他们,域名系统是一个遥远的概念,一年内两次断网带来的手足无措才让这个基础平台浮出水面。

  互联网包含层层递进的三个平台: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和心理平台。地震中断光缆,造成了一场以基础平台为“震中”辐射到应用平台和心理平台的连环互联网“地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助理主任刘志江这样解释“地震”:如果将互联网比作一个人,基础平台上的数据通信线路是人的骨骼,基础平台上的域名系统是中枢神经,应用平台上的网络应用就是血肉,这两个平台是否稳定直接决定了心理平台上网民对互联网的认可与否。血肉进行任何运动,都必须通过骨骼“报告”中枢神经得到指令后才能实现,这一活动是否完成决定了人的喜怒哀乐。

  网络功能的实现和人体活动如出一辙,光缆中断从根基上破坏了这一行动链:海底光缆连接着中国到美国的互联网数据传输,地震使得数据线路中断后,中国网民发送的“信号”到达不了域名系统这一中枢神经,发不出任何“指令”完不成域名解析,建立在国外域名基础上的网络应用自然无法实现,网络功能的失效使得网民产生了负面情绪。

  可见,作为互联网“中枢神经”,以域名系统为核心的地址基础平台是互联网的“根基”。根基破坏,互联网便会全线坍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不经过台湾海底光缆……

  在上述互联网行为链中,有一个环节值得推敲:为什么数据传输非得从中国到美国经过被震断的光缆?如果不经过台湾海底光缆,互联网功能是否能“毫发无损”呢?

  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这个“非得”。互联网发展初期,由美国管理的COM域名在中国市场先发制人占据了品牌优势,中国很大一部分网络应用建立在这一域名体系上,意味着这些网络应用都需要经过美国COM服务器的“认可”和“指令”后才能实现,而台湾海底光缆是这一过程的必经之途。

  2006年底的中国台湾海底光缆中断导致国内9000多个COM域名被非正常删除,造成巨大损失。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由中国自主管理的CN国家域名系统运转正常:设在中国的CN域名解析服务器每天稳定完成数亿次解析,互联网域名系统“中枢神经”的指令无需通过外国的服务器来完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网站访问和网络应用自然“毫发无损”,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鉴于此,很多国家对于本国域名资源表现出高度重视,域名成为影响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郑重提出:应该把负责中国顶级域名注册和运行管理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纳入国家应急安全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了CN国家域名解析服务器“重地”—CNNIC机房,门口赫然写着:中国互联网“中枢神经”。严阵以待的警卫、频繁闪烁的指示灯、7*24小时从不间断的监控……在运行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中枢神经”脉动里,我们找到了“毫发无损”的理由!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2007-2022 www.Aisi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088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