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免费注册 提交网站
站长资讯 >> 业界新闻 >> 企业新闻
 2007-08-21 10:48浏览: 826 次

分类广告慢热急退创业者

两年之后,许多人热切期盼的美妙场景并没有到来。这场长跑赛中谁能够胜出?

  2005年1月的一天,刚下飞机的杨浩涌便迎来了一场大雪,因此而感冒的他感到颇不适应。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5年多时间,他连骑自行车的感觉都快遗忘了,但看到国内正在变热的互联网,还是决心加入到其中。

  那一年,互联网的第二次创业高潮悄然而至。当年3月,杨浩涌和几个合伙人创立的赶集网正式上线。而他没有想到,自己在美国旧金山湾区一直使用并看好的Craigslist同城模式,竟会如此快地传播到国内。几天之后,新浪的分类信息频道和eBay投资的客齐集便不约而同地上线。此后,全国有200多家相关网站蜂拥而起。在线分类广告在中国拥有了一个近乎神话般的开局,甚至被形容为继SP及网游之后的下一座金矿。

  两年后,许多人热切期盼的美妙场景并没有很快到来。今年4月,千橡集团关闭了旗下的分类信息网站“人人网”便是个明显的洗牌讯号。“(分类信息)在线的市场成长的确没有我们原来预想的快。”58同城创始人兼CEO姚劲波对《互联网周刊》如是表示。这个产业的慢热让一些急于看到成果的投资者打了退堂鼓。

  7月20日,Google正式对外宣布与赶集网合资成立“北京谷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杨浩涌担任总经理负责Google.cn网站的运营。赶集网与Google的这段绯闻终告一段落。“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它不会是一个很快见到回报的产业。”有了新身份的杨浩涌打算在未来三五年内,在赶集网投入上亿元资金,但资金是否来自Google并未获得他的确认。

  和杨有相同战略心理的还有客齐集的总经理王建硕,他甚至预言这将是一场长达七八年的硬仗。在美国,在线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几十亿美元,且每年以双位数水平增长。可在中国,这块肥肉一时半会还吃不到嘴里。而且从两年多的运营看来,把美国的那套完全照搬显然行不通。于是,在这个没有惟一答案的卷子上,每个人都有了新的盘算。

  梦想照进现实

  数起当初创业最艰苦的日子,杨浩涌跟他的竞争对手之一、口碑网的CEO李治国到现在还多少有点心理“阴影”。在创业的思路获得了行业认同之后,巨大的心理压力却始终如影随形。杨浩涌用美国的自在生活和80万元全部资产,换来了一份辛苦的创业。新浪、客齐集等看似强大的对手令他很有危机感。同期,李治国也和他的创业团队挤在杭州西郊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里,每天听着鸡鸣声,也总有种入不敷出的感觉。

  那个冬天,杨浩涌缩在人大附近那个自己花了1000余元租来的小公寓里养病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个问题。尽管网站初期投入并不高,但是80万元办公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禁花。他在清华东门外的学研大厦一间70平方米的房间里办公,由于对留学人员有优惠,他每月只需交纳其中30平米的房租,再加上10个员工的花销,每个月的成本要两万元,而且不可能再削减了,就连买个拖布也要掂量一下。

  那时,许多网站一上来就照着Craigslist的模样把架子搭得很大,设立了很多城市的分站,并提供了多个服务类目。杨浩涌则意识到自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他决定从北京一个城市开始做,并只保留了中国用户需求最旺盛的租房和交友类目。专注是杨自认为赶集网的最大优势。这个网站目前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了40人,但所做的项目却在减少。在尝试过小区网站、同城圈子等方向后,杨还是把队伍力量拉了回来,目前他们只做两件事:社区和分类信息本身。

  大概是由于这种专注,使得赶集和口碑等本没有背景的小网站获得了相对快速的成长。但更为关键的是,赶集和口碑都因有“贵人相助”,而熬过了最艰苦的时期。2005年6月,经在Google工作的同学的引荐,杨浩涌获得了与Google合作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其后来顺利发展的最重大的里程碑。而李治国也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马云夫人张英的友情援助,并在今年初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

  经过初步洗牌,这个产业的排头兵们都已经背靠大树,找到了长期发展的根基。而58同城则在2006年5月的时候,从软银赛富手中拿到了500万美元的投资,并在今年8月刚刚完成了第二轮融资。

  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并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仍未成熟的市场和用户。经过了两年的培育,在线的分类广告产业仍旧处于初级阶段。陈一舟在退出人人网的运营时总结说,“用户需求还不旺盛,市场增长比其他业务慢许多。”杨浩涌则认为,这一行必须像eBay和淘宝刚创立时一样,要耐得住寂寞,要把用户聚拢过来,才能谈盈利。

  该不该讲盈利

  “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姚劲波说,“但很多时候我认为这是在逃避,作为一个公司是应该不断探索可能的盈利模式的。”

  姚认为,做分类信息和谈盈利是两码事,“这是一个很实在的市场,我们不想靠烧钱来维持。”分类广告在美国是一种成熟的广告模式,一直是支撑媒体报业的巨大资金来源,现在正在大量向网络转移。而在中国,分类广告本身还是一个新的事业,类似《精品购物指南》等报业正在从这个领域尝到甜头,网络还无法分到传统媒体的羹。

  “线上的确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是需要多少年来培养很难预测。”姚劲波对《互联网周刊》说,“但线下的分类广告市场是明摆着的,短期内线下的客户不会大规模把预算放到网上来。”

  在这一思路下,姚劲波决定把重点精力转移到线下,这算是58的一个很重大的转型。近日,58收购了一家名为“社区百事通”的线下直投杂志,同时在北京500多个居民小区里安放了LED电子屏设备,并把它叫做“社区通告”。与分众传媒的户外品牌广告屏不同,58同城这种户外LED屏滚动的是一些分类服务资讯、打折促销信息等。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关注,LED屏上还每日更新天气预报、洗车指数、物业通知等公益信息,姚劲波希望人们把它当作一个便民指南。

  姚在用互联网的心态来做线下,比分众做的更“长尾”。58同城的每个广告主最低每天投放1元钱就可以覆盖一个小区。这种线下的方式很快让58同城看到了回报,姚劲波称58同城已经实现了盈利。与58同城签约的都是一些中小客户,涉及的行业很广,比如洗衣店、餐饮、娱乐、基金等。“基本前面几个月都是连续翻番的增长。”姚劲波似乎看到了曙光。

  但是,杨浩涌对转移至线下的做法并不认同。“线上还有这么大的群体没有覆盖,我们不会考虑线下的事情。”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追加上亿元人民币来投资赶集网,主要用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向。他认为盈利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将是水到渠成的。就赶集网目前而言,已经着手开始吸引家政等服务类的中小企业分类广告。“当你的流量达到足够大时,自然就会把这些中小客户群体从报纸上吸引过来。”杨说,“但是前提是,你的网站要首先对个人用户有帮助。很多人弄不清这个道理,在没有C的时候就去追求B,所以才会做不起来。”

  未来三五年

  赶集网和口碑网都还在坚持走“先做好产品,再谈盈利”的路线。分类信息之外,口碑已经越来越向本地搜索的方向靠拢,阿里巴巴的支持、雅虎的帮助也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

  而作为eBay旗下的子公司,客齐集的日子一直比圈里的兄弟们过得舒坦。作为最早把Web2.0的思维在中国传播出去的Blogger之一,王建硕的思维总是活跃的。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突然带着很坚定的神情对《互联网周刊》说,“我决定要收收心了,要好好做一下客齐集。”

  王建硕的微软出身让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在技术上下功夫,因此也在产品体验方面走得很靠前。近期,客齐集又花费很大精力在站内搜索、站内内容呈现方式、浏览速度、反垃圾引擎等方面做了加强。

  其实,王建硕和杨浩涌在很多方面的思路很类似。二人都受Craigslist的影响至深,也一直没有偏离这条路线。在力求内容实用、界面简洁的同时,客齐集也在盈利方向上搞起了试验。比如,让用户花2元钱可以重发信息,并赠送置顶1小时;而花20元,则可以置顶一天。同时,用户还可以用积分换取类似的功能。而在市场推广方面,王建硕还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电子商务”的口号—通过提供API,与个人站长合作形成网站联盟,通过这种频道定制的方式粘合的用户已达到1.3万人,并带来几十万次的页面流量。王建硕认为,时间+产品将决定分类信息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在创业的激情渐渐隐退后,分类信息网站们要面对的是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考验。姚劲波说:“这个行业最后只会有一两个赢家,我们必须保证在它开始收获的时候我们还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2007-2022 www.Aisi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08864号-4